洛陽養老院介紹人到了一定歲數,關節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,比如關節疼痛、腫脹、僵硬、屈伸不利、畸形……
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表現。
1.認識骨關節炎
骨關節炎是一種逐漸進展的慢性疾病,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。
原發性骨關節炎,多見于中老年人,主要是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改變,是自然老化的結果,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。也可因為體重超重,導致關節負荷過重、關節軟骨磨損,發生骨關節炎。
繼發性骨關節炎,是由于一些疾病導致的,比如類風濕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柱炎、痛風、網球肘等,還可以繼發于一些血液疾病、內分泌疾病等。
骨關節炎一般起病隱匿,進展緩慢。早期可能因環境寒冷、潮濕,勞累等原因導致關節出現疼痛、腫脹;病情進展后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晨起關節僵硬、屈伸功能障礙、肌肉萎縮、關節畸形等。
骨關節炎好發于負重關節,比如膝、髖、踝、頸椎、胸椎、腰椎等關節,其中常見的是膝關節。也可以發生于指間、掌指、腕掌關節等,肩鎖關節、顳下頜關節、跖趾關節等。
以膝關節骨關節炎為例,據統計,一般在45歲之后就可以出現;60歲以上,40%-50%的人都可以患病;80歲以上,幾乎都會或輕或重出現一些改變。
因此,骨關節炎應該受到大家,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重視。
骨關節炎往往在冬天時癥狀較重,到夏天疼痛就會有所減輕,這是因為環境溫度較高時,人體血液循環會相對較快,關節處的代謝率就會增高,產生的代謝產物很快就被運輸出去了,疼痛也就會緩解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此時正值三伏天,正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個好時機。但是很多患者在骨關節炎的認識及治療上存在很多誤區,比如過度治療或者不正確治療,反而對病情不利。
2.避免五大誤區
誤區一:骨性關節炎都需要治療
對于退行性關節炎,看有沒有癥狀,有癥狀處理癥狀,沒有癥狀,建議不要管它。
因為對于中老年人來說,它是一個退行性的改變,是一個客觀存在,金年會可以和它和平相處,不用做特殊治療。
誤區二:治療骨性關節炎打針吃藥是一定行的
骨關節炎跟年齡有關系,衰老退化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,是不能被干預的。金年會能干預的只是緩解疼痛、腫脹的癥狀。
對于骨關節炎,現在有很多治療方法,比如吃藥、打針,都是圍繞著減輕癥狀進行的治療,而不是逆轉關節衰老的過程,這些方法并不能根治骨關節炎,大家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,不要采取一些比較極端的行為。
誤區三、治療骨性關節炎需要使用抗生素
很多人一聽到“炎”字,就會想到抗生素,就要吃抗生素來消炎,這是完全錯誤的。
炎癥主要分為兩種,一種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,特點是出現紅腫熱痛,這種情況需要用抗生素來治療;還有一種炎癥叫無菌性炎癥,是一種跟細菌感染沒有關系的炎癥。骨關節炎就是無菌性炎癥的一種,所以骨關節炎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。
抗生素是一種化學藥品,有一定的毒副作用,比如有不同程度的肝損害、腎損害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,不要濫用,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,避免細菌耐藥。
誤區四:骨性關節炎可以長期吃止痛藥
鎮痛藥物是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,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,觀點都是一致的。
不同的骨關節炎患者,疼痛程度不同,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后來決定用哪種鎮痛藥物,但不建議長期使用,疼的時候用,疼痛緩解后要立即停掉。
因為鎮痛藥物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,比如胃腸道反應,吃完以后胃不舒服,反酸惡心,甚至嘔吐,嚴重的會導致胃腸道穿孔;對心血管、血液系統也有影響。
另外,鎮痛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,有些患者比如同時患有胃潰瘍,醫生在選擇鎮痛藥的時候,會考慮到這些因素,選擇對胃腸道損害小的鎮痛藥物。不要自己到藥店買一些非處方的鎮痛藥,這是重要的。
誤區五:骨性關節炎運動越多越好
很多人認為,通過劇烈運動能把骨刺磨掉,這是不可能的。
骨刺產生的原理包括關節過度受力,大量運動時關節壓力是增加的,骨質增生或骨刺會更明顯。當然骨質增生也是有限度的,到了一定程度,關節的力量達到平衡,也不會無限制地增生。
骨關節炎的發生跟受力有關,減少關節壓力,減少關節磨損,是延緩骨關節炎發生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措施,首先從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開始。
跑步、走路、打籃球、打乒乓球等運動,身體都是站立的,關節處于受力的狀態,可能對關節是一種損傷,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運動量。
而游泳這種運動方式就不存在關節受力這個問題了,游泳時身體處于水平位,關節上的壓力為零,能有效地保護關節,同時又能達到運動的目的,所以選對運動方式很重要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