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陽養老院老年人聽力問題的三個常見誤區
誤區一:年紀大了一定耳背
老年人聽力下降的發病率確實很高,但是有些人七老八十了仍然耳聰目明;同樣的年齡,有的人聽力下降得比較輕,而有的人就比較重。由此可見,年齡是危險因素之一,但并不是一的危險因素,那么到底哪些情況會導致聽力下降得更嚴重呢?
目前比較明確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點:
首先為不可控因素,不可控因素包括性別、年齡和遺傳因素。隨年齡增長,聽力下降的比例逐漸增高、程度逐漸加重,據統計,65歲以上、70歲以上、80歲以上分別有1/3、1/2、2/3的人群有聽力下降,90歲以上幾乎所有人都有聽力下降;其中男性較女性聽力下降得更為嚴重;聽力下降還與遺傳因素相關。其次為可控因素,可控因素有很多,包括環境噪聲暴露時長、抽煙、肥胖和使用過耳毒性藥物等。很多慢性病也可能會加重年齡相關性耳聾,例如糖尿病,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。
雖然金年會無法控制自己的出身、性別、也無法逆轉時間,但是,通過對可控危險因素的防控以及積極控制好血糖、血壓和血脂等,可以讓聽力下降來得更晚一些。
誤區二:年紀大了耳背不需要治
很多老年人由于聽力下降比較嚴重,逐漸就失去了與他人交流的欲望,久而久之,還會產生自卑、孤僻、抑郁等心理疾病。近幾年的研究發現,年齡相關的聽力下降不僅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相關,還是阿爾茨海默?。ɡ夏臧V呆癥)的危險因素之一。
其實,老年性聾不僅可防,也可控。如何進行醫學方面的干預呢?
首先盡量避免接觸可控性危險因素,比如戒煙、控制體重;比如控制好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全身性疾?。辉俦热绫M量減少接觸噪聲,跳廣場舞的時候音響聲音小一點。
其次,如果聽力下降已經開始影響日常生活交流了,建議及時佩戴助聽器。佩戴助聽器不但有助于改善交流,還有助于延緩認知障礙。有些人覺得戴助聽器有點難為情,其實戴助聽器和戴老花鏡在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。
重度耳聾患者佩戴助聽器改善聽力的效果有限,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人工耳蝸植入。
誤區三:即使治了效果也不好
很多老年人的聽力下降不單單是“聽不見”,還會出現“聽得見,聽不懂”。他們常常表述為:我聽得見你們說話(或者我聽得見音樂的聲音),但是聽不懂你們在說什么。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做聽力下降程度與言語識別率不符。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
出現上述這些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一,聽力下降已經很嚴重了,換句話說“亡羊補牢,為時已晚”;第二,聽力下降不嚴重但是言語識別能力明顯下降,言語識別能力下降是由中樞聽覺功能的衰退所導致的。換句話說,部分老年人大腦處理語言的功能衰退得比聽覺器官更厲害。因此老年人在驗配助聽器前后除了常規聽力檢查外,還測試一下言語識別率;第三,助聽器市場目前良莠不齊。驗配助聽器建議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或者有驗配資質的單位,并且助聽器也不是買回家就完事了,后期還需要進行調制。
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跟老年人老打交道時,可以適當地降低語速、吐字清晰、提高音量,年齡大了耳背需要治、也可以治;關愛老年聽力健康,助力晚年生活質量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網站